第 34 部分  我说参同契

关灯 护眼 舒适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(4/7) 目录 下一页(4/7) 繁体版
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99duba.com/81219/34.html

样玻璃瓶子还有个玻璃,这个 时候连玻璃都没有了。道家北派的丘长春真人,形容这个境 界叫水晶塔,身心变成水晶的塔,内外透明。

如果我们再严重地做个比喻,佛家的《法华经》,没有 什么佛学的理论,只莫名其妙地讲了许多的故事。所以有些 知识分子不喜欢看《法华经》,因为就像是神话故事一样, 可是他故事里头有东西。有一个故事,说到释迦牟尼佛说 法,地下涌出来一个多宝如来的宝塔。多宝如来,你们做生 意的碰到他可高兴了,那一定发财。他从地心涌出来,这个 塔是无缝塔,没有门,进不去,打不开,多宝如来坐在里 头。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法说得好,他就叫释迦牟尼佛进来坐 在旁边,这就是分释迦半座的故事。这个时候,所谓“先天 一炁”从地涌出,“表里d澈”,还没有到达多宝如来那个境 界,可是有消息了。

还有一个禅宗公案,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,有一个女的 入定,佛就问小乘及大乘的弟子,谁能够使她出定。文殊菩 萨、普贤菩萨,这些能力很强的,想尽办法,无人能够使这 个女的出定。诸大菩萨们束手无策,可见她的定力有多高。 后来一位罔明菩萨从地下涌出,在这个女的耳朵边弹指一 声,她就出定了!禅宗有这么一个公案,等一下你们参 参看。

真一之系如何发起 神与气的文会 气不住怎么办 结丹后下i步 混沌境界在何处

十 六 讲

真一之炁如何发起

刚才讲道家所说真的活子时来,就是先天一炁,一切都 从虚无中来,那个境界他都讲得明白,“自然表里d澈,有 如万顷冰壶”,这是形容境界,不是真的冰冷,而是

像玻璃 一样的透彻,把实际的境界都讲出来了。他解释道理是引用 老子这一句话,“故曰,上善若水,清而无瑕”,就是这个 境界。

接着下面第二段,“大道离相离名,本无形象”,无名可 得,所以连佛也不可说不可说,没有名相的。“及其生出一 炁,似乎可得而形容矣”,本体,道的体无名无相无形,所 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。拿佛学的道理说,在真空生出妙有的 时候,起作用的时候,“似乎可得而形容矣”,有一点形相可 以抓住了。

“然此真一之炁,杳冥恍惚”,他把老子浓缩了,原文是 “杳兮冥兮,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”,在空空dd中间有个作 用,这个妙有作用哪里来呢?真空中来。“形于无形,象于 无象。非一切意识可以卜度揣摩而得”,它有形有相,又无 形无相,这并不是指妄想境,注意啊!我们一般修道打坐都 在想象或者有意去练工夫,那是自己意识去造作出来,想要 达到这个境界。只不过,这是妄想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先天 真一之炁不是意识可以“卜度”,卜度就是猜想。这个不是 意识分别,拿佛法来说,是在无分别心的时候,才能够发起

; 0

“故曰,道之形象,真一难图”,他说真正到先天一炁来 的时候,很难说出一个样子,如果一形容一描写就着相了。 一般修道的人没有不着相的,佛家、道家一样。所以说“真 一难图”,的确如此。

现在又一段,这个先天一炁,“真一之水,便是中宫一 点鄞鄂,所谓太乙含真炁也”,这个水是现象,所以叫“鸿 濛”,就是刚才我们说像春天的那个气候。这里拿《易经》 的天象来比喻,这个真一之水,就是中宫,像城墙一样围起 来,有个堤防。这个时候就如达摩祖师所讲的“心如墙壁, 可以入道”,自然到达没有妄念。道家形容所谓“太乙含真 炁”,这就是太乙,属于北方真气。

神与气的文会

“合之为一炁,分之则为两物”,神与气合拢来完整的叫 做一悉,分开了就是两个东西。大的代号叫yy,小的代号 叫刚柔。yy、刚柔,在我们生命的作用,就是神跟气两 个。大家念佛也好,打坐也好,工夫做得好,神和气充满以 后精神来了,于是心就散乱起来了,结果又分散了神与气, 所以工夫永远不上路。你真懂得这个道理,用起工夫来,一 百天一定上路的,所以“百r筑基”是没有错的;充其量四 个月一定上路,你的生理、心理都改变啦。说分开是两物, “又分之,则为四象五行”,两个东西再一分就越来越散乱,

所以神、气两个不要分开。

“j会之时”,我们修道就是把向外放s的六根都收回 来,就叫“j会”。有些书上就变成“j媾” 了,一般人把 道书看错了,认为是男女关系,那是很罪过的。这个神气j 会的时候,形容有如夫妇j配之象。“五行变化,全在中 央”,在身体内部五行起变化了。有些人打坐,一下病发了, 以为打坐出了毛病,那是你本来里头就有病,因为静坐以 后,元气充沛了,反应灵敏,那些病的感觉就反映出来。既 要修道,你就要把生死看空,一步一步给你打开,才能一步 一步成功。神、气两者j会,五行起变化,心、肝、脾、 肺、肾都会起变化,全在中央戊己土之中。什么是戊己土 呢?就是一念不生,一切都不理,不要配合它,气走到心也 好肝也好,走到任何地方有感觉一概不理。拿佛学来讲, s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y,你要是跟着感觉的地方跑,就是 受,就落在受y的境界。


第 34 部分(4/7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