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四章 革新  平凡的明穿日子

关灯 护眼 舒适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
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99duba.com/129178/355.html

徐灏不清楚大连名字的由来,据古籍记载早在夏商时期,大连即为先商国领地,从那时起就有了蓬莱至大连的古航线。商汤灭夏后,大连出现了山东岳石文化所影响的方国。六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,辽东半岛一直源自中原文明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大连自然属于齐国领地,齐桓公开发辽东大量移民,征伐小国成就霸业,当时被击败的莱国数万人北徙大连。

从此每逢中原战乱,就会有汉人大规模的渡海逃亡到辽东半岛,很多先民逐渐往辽东腹地迁徙,形成了由旅顺口通往东北的古道。

可叹每当汉民把最新的农耕文明传播过来,就会直接间接的促使某个外族崛起,迫使汉人被同化为异族,最近这数百年间历经辽、金、元的战乱,辽东半岛的汉民人口下降至了低谷期,尽管依然占据着绝对人口优势,但境内已经分布着数十个少数民族。

历史证明唯有汉人为主体的政权,才能使得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安居乐业,因满族还未形成,徐灏打算对境内蒙古朝鲜女真等实行大明严苛的同化政策,对其他人口少于千人的小族采取和汉人同等地位的民族政策,至于一些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小部落则任其繁衍生存。

徐家暂时安置在距离港口不远处的小县城里,把家事交给两位嫂子和妻子,他每天忙着筹划扩建港口炮台,筹备工厂等事宜,具体事务交给于鹏去操心。

因朱棣取消了逮捕军令,徐灏依然是位高权重的辽东将军,命沐毅镇守辽阳张鑫辅佐。来往政令和消息经过陆路或海路传递,大抵辽东不设郡县官府,各地卫所大多各自为政,大多数命令是出自北平府而不是辽阳府。

先期从秦皇岛迁来了近千匠户,任命德高望重的凤阳匠师王鉴为司厂。设立大连兵工厂,下辖造船厂钢铁厂等。

辽东卫所的性质属于军政府,徐灏也认为重中之重是成立真正的军政府,只有集权才是经营开发辽东最有效率的政治模式。知会朱高炽请求调派四弟徐淞来担任盖州卫世袭指挥,打算从此把大连作为家族领地。

为了经营大连,徐灏设立盖州都督府。为了笼络身边人和本地人,设司令、军务、参谋、政事四部,收集辽阳等地知名之士,大量任命心腹手下,分任职司。

为了不同于明朝官职,以达到不引人注目的目的。必须要更改军职了,哪怕暂时不惹人瞩目,等将来根据实际情况再说。

因此徐灏亲自执笔推出一系列条例,既然是从无到有的草创革新,那就干脆借鉴近代制度,开明宗义各部直辖于都督,受都督指挥命令。执行主管事务。

司令、军务、参谋部自下级军官以上,政事部自局长以上,均有都督亲任。下级军官,由该管长官呈请都督批阅委任。

关于军政等重要事件和来自北平府的命令,由都督召集临时军事参议会议或顾问会议,议决施行。关于此条徐灏是为了等将来返回北平任职而提前制定的死规矩,除了便于遥控外,正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,也为了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出来,参与到经营辽东的核心体系中来。

都督府设秘书官若干员。由都督自行辟用,如此于鹏张鑫薛文都成为了秘书官,免去了暂时没有官职的尴尬。军务部总务科员,仍兼任秘书官,由此一大批威海水师学堂出身的青年涌入到了整个官吏体系。

当然徐灏又加上了一条凡发布军令及任免文武各官。均属都督之大权。

徐灏还兼任司令部总长,这就纯粹属于徐灏本人的恶趣味了,受到某本小说的影响,他觉得总长的名称很厉害的赶脚。

其实所谓司令部就是卫所,各地卫所千户百户身边置幕僚若干,相互牵制互相监督,徐灏的都督府设立亲卫队


第三百五十四章 革新(1/1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